近日,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2019年碰撞测试结果公布,其中“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”一项满屏的“差评”引发了大家的关注,据统计,40款参评车型中,31款车型都拿了P(较差)评级,而且这30款车型分属不同品牌、不同价位,一时间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论。
有人认为车企不够重视产品安全性,这些差评就是车企的警钟;也有人认为,看一款车安全性不能只看一个标准,要综合考量,中国汽车市场产品的安全性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。
双方似乎都有一定道理,那么到底哪方更站得住脚呢,本文就通过这些在中保研碰撞测试中拿了差评的车型,来分析一下。
多个测试中成绩不同,到底该怎么看?
目前,在中国汽车市场存在多个评价体系,不同的评价体系侧重不同,但都是对产品安全性、品质等核心素质的考核,中国消费者最熟悉的可能是C-NCAP,这一评价体系1999年就进行了首次汽车碰撞测试,是参照欧盟推出的E-NCAP汽车碰撞评价标准制定的。
目前,C-NCAP是最受消费者和企业关注的评价体系,包括成人乘员保护、安全辅助技术、行人保护三大评价体系,以及CRS儿童约束系统评价,基本每一项都是考验产品的安全性。消费者在购车时会参考候选车型在C-NCAP碰撞测试中的成绩,而企业则会参考C-NCAP的要求,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就做针对性的设定,确保产品在测试中拿到不错的成绩。
另一个近两年大家比较熟悉的评价体系是C-ECAP,又称中国生态汽车评价,主要是在汽车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内,对汽车产品健康、节能、环保等绩效指标进行综合性评价。由于消费者越来越重视车辆材质是否环保无毒、车内空气质量好坏等,所以这一评价体系也正在成为购车的重要参考。
第三个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C-IASI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,又被称为中国版的IIHS(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),C-IASI是在美国IIHS基础上结合中国汽车保险与车辆安全技术现状形成的,除了关注车辆的安全性之外,也关注车辆碰撞后维修费用的高低,给保险行业提供参考。
从这三个评价体系目标可以很明显看出,不同的评价体系所侧重的考核项目不同,同一款车在三个测试中得到的成绩也会有所不同,以此次C-IASI中“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”项目拿差评的车型来看,不管是宝马3系、沃尔沃XC60,还是丰田亚洲龙、大众途观L,亦或者是奔腾T77和吉利星越,都曾在C-NCAP和C-ECAP中拿到过不错的成绩,其中不乏五星评价。
对此,有业内人士表示,因为汽车产业研发周期较长的特性,一套新的评价体系出来,企业要想做针对性的调整是需要时间的,“都要经历一个从差评到好评的过程,这是正常现象”。
消费者如何看待中保研“差评”?
从行业角度来说,每新增一个权威的汽车评价体系,其实都是一件好事,因为都有助于推进整个行业的进步,但企业适应新的评价体系并作出调整是需要时间的,而且因为不同评价体系的考核维度不同,所以也不能以某一个评价就去给某一款车下一个定论,还是要综合考量。
作为业内人士可以对此有理性的认识,那么对这些评价没那么懂的消费者又会如何看待中保研的“差评”呢?从得过差评的车型的销量和口碑来看,消费者或许比我们想象的要成熟。
正如前文所言,宝马3系、沃尔沃XC60、丰田亚洲龙、大众途观L、别克GL8、吉利星越、一汽奔腾T77等车型都拿过中保研“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”一项的差评,其中途观L、别克GL8,以及奔腾T77还在“车内乘员安全指数”一项的“正面25%偏置碰撞”子项目中拿到了P(较差)评级,但这些车型的销量情况都不错,在各自细分市场都算是热门车型。
同时,这些车型的用户口碑也都不错,在各个有关用户口碑的调查中,这几款车型的评价都排名很靠前,在此次碰撞测试结果公布后,我们也走访了一些相关车型的车主,他们普遍表示,看到中保研这一结果了,但日常使用中觉得自己的车“挺好的”,“皮实耐用”、“安全可靠”都是他们用到的形容词。
至于如何看待这样的“差评”,车主表示,看一款车是否安全可靠,不会只看某一项测试结果,而是会综合考量,更重视的肯定是车辆发生碰撞后能否保护自己的安全,至于碰撞后的维修费用,有保险公司承担,不会放在首位。
由此可见,无论是中保研碰撞测试的满屏“差评”,还是消费者对于“差评”的“波澜不惊”,都说明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成熟,所以大可不必对某一个测试结果有太大反应,毕竟汽车作为复杂的工业制品,本来也不可能是完美的。